試題3:維生素E是抗氧化劑,能夠清除體內(nèi)的自由基。于是,保健品商家把維生素E作為提高免疫力、抗癌、抗衰老的靈丹妙藥來宣傳。科學(xué)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如果食物中維生素E的含量為每毫升5微克,能顯著延長果蠅的壽命,但是如果維生素E的含量增加到每毫升25微克,果蠅的壽命反而縮短了。其實,細胞中的自由基參與了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比如細胞增殖、細胞間通訊、細胞凋亡、免疫反應(yīng)等。
由此推論不正確的是( )。
A.自由基有其獨特的作用,對機體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科學(xué)家對果蠅的實驗揭示了“過猶不及”的道理
C.維生素E的含量超過25微克時,會危及到人的生命
D.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的必要物質(zhì),但過量服用時也會威脅生命
[解析](1)果蠅食用25微克/毫升維E食物壽命縮短是個別物種現(xiàn)象,推不出危及人的生命。
(2)選項C是推論不正確的選項。答案C。
試題4:規(guī)定汽車必須裝安全帶的制度是為了減少車禍傷亡,但在安全帶保護下,司機將車開得更快,事故反而增加了。司機有安全帶保護,自身傷亡減少了,而路人傷亡增加了。
這一事實表明( )。
A.對實施效果考慮不周的制度往往事與愿違
B.安全帶制度必須與嚴格限速的制度同時出臺
C.汽車裝安全帶是通過犧牲路人利益來保護司機的措施
D.制度在產(chǎn)生合意結(jié)果的同時也會產(chǎn)生不合意的結(jié)果
[解析](1)僅一個制度不完善,推不出所有制度都不完善。
(2)B、C既具體又確定,且文中證據(jù)不足,排除無爭議。剩余A、D極其容易混淆!
(3)A中首先界定“考慮不周”,然后指出“往往事與愿違”,其中“往往”定義了不是“全部”。一個例證,推出某部分,屬于文題相符的選項。
(4)最容易錯的是選D。表面上看,D和文中的現(xiàn)象似乎能對號入座,其實不然。文中僅借助一個制度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樣本太少了,不足以推出具有全稱含義的D。正是:部分不推“全”。否則就是以偏概全。
[點撥]快讀:簡明閱讀題干,發(fā)現(xiàn)特稱(有些、往往、每當(dāng)、某個、偶爾)條件;
快解:分析搜索選項,全稱(都、完全、任何、大都、幾乎)堅決不選。
注意:“大都、幾乎”等雖然不是全稱,但是也是很強的量項,推導(dǎo)“特稱前提”的結(jié)論,一定要堅持弱于前提、小于前提的原則。
可能不推必,也是人們對客觀認識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是量化推理的具體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