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之片段閱讀(6.23)
片段閱讀是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見題型。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應試人員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常見的題型有:片段閱讀、文章閱讀、選詞填空等。
在江蘇公務員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在個別考點的考查上會有一些微調,例如2016年的片段閱讀只考查了主旨觀點題、細節(jié)理解題,但語句表達卻增加了對語句填充的考查;而2017年的片段閱讀則又增加了對主旨觀點題的考查力度,而且語句表達只考查語句排序。從整體來看,言語理解與表達的材料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且越來越貼近社會熱點,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言語表達能力、言語理解能力。
接下來完成1--5題!
1.社情不等同于民意,但社情包含著民意;民意不等同于社情,但民意是最重要的社情。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最主要的是了解和反映民情民意。
這段話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
A.社情包括民情
B.民意不包括社情
C.一般說,社情就是民情
D.反映民情就是社情
2.從清朝初期至新中國成立之前,由于自然災害、戰(zhàn)亂等原因,迫于生計2000萬山東人相繼踏上了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關東大地。電視連續(xù)劇《闖關東》是一部表現了山東百姓迫于生存闖蕩東北的歷史傳奇故事。通過朱開山一家闖關東的經歷,濃縮了從1904年至1931年“九·一八”爆發(fā)的歷史,通過對一個普通人家闖蕩歷程的追蹤,完成一個小業(yè)到大業(yè)、小人物到大英雄的塑造,謳歌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勤勞勇敢、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這部劇深深寫透了民族的魂魄,抓住了民族的品格。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A.朱開山一家跌宕起伏的命運抓住了觀眾
B.作品把“家族史”和“社會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C.以百年傳奇故事映照中華民族精神
D.闖關東人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山東精神
3.所謂“建筑藝術”指的只是建筑的“藝術性”,單純就此而言,與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純藝術的“藝術性”相較,有時并不在其下,甚至還可能超過而且不可替代。但除了紀念碑、紀念塔、凱旋門等極個別者幾乎可以視同為雕塑那樣的純藝術以外,建筑多具有實用功能,不能與其他純藝術作品簡單混同。
這段話主要闡明的是( )。
A.建筑藝術與純藝術有差異
B.建筑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
C.建筑中只有部分是純藝術
D.建筑藝術具有不可替代性
4.在一定范圍內發(fā)展外商投資經濟和港澳臺經濟,對于加強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它可以彌補我國資金的相對不足,建設一批國民經濟急需項目;可以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我國的生產技術和經濟管理水平;可以增加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收入,積累建設資金;還可以擴大就業(y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等。
這段話的中心思想是( )。
A.在一定范圍內發(fā)展外商投資經濟和港澳臺投資經濟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在一定范圍內發(fā)展外商投資經濟和港澳臺投資經濟可以增加財政收入
C.在一定范圍內發(fā)展外商投資經濟和港澳臺投資經濟對于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D.在一定范圍內發(fā)展外商投資經濟和港澳臺投資經濟可以增加建設資金
5.經媒體發(fā)掘而走向臺前的眾多“最美”事件表明:盡管當代中國社會在急劇的轉型時期遭遇了道德價值層面的劇烈動蕩與重構,但美德仍然流布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流布于社會的各個角落。“最美”事件是平凡人的平凡作為,而正是這些平凡人的平凡作為,卻極好的詮釋了道德的實質,即人對自身生活的自主反思和自覺要求。它體現的是人的內在價值追求,而非被動地讓自己的行為符合規(guī)范。這為當代中國社會的道德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最美”出自平凡
B.崇尚美德永遠不會過時
C.道德體現了人的內在價值追求
D.“最美”事件帶來的道德啟示
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根據提問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通過文段中“社情不等同于民意……但民意是最重要的社情”可知,在許多情況下,社情就是民情。因此,了解反映社情民意,最主要的是了解和反映民情民意。文段強調的是”社情“,而A、D選項沒有涵蓋主要觀點,故排除A、D選項;B選項本身不正確,故排除B選項。D選項正確的指出了民情與社情的關系,故正確答案為D。
2.答案: C
解析:
根據提問知本題為表面主旨題。文段先說闖關東的背景,然后介紹了《闖關東》的故事,最后一句為文段的主旨句:這部劇深深寫透了民族的魂魄,抓住了民族的品格。關鍵詞為”民族精神“,故正確答案為C。
A、B選項均未體現出”民族精神“的含義。D選項中”山東精神“概念文段未提及。
3.答案: B
解析:
據提問知此題屬于表面主旨題。
題目第一句首先明確了“建筑具有藝術性”,其后的關鍵詞“但”表達了建筑還具有使用功能。因此整段話主要說明是建筑既有“藝術性”又有“實用性”,B為正確答案。A項、C項涉及建筑和藝術的關系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表現,D項“不可替代性”文中并未涉及。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C
解析:
根據提問“中心思想”可知本題為表面主旨題。材料為“總分”結構,首句提出文段的觀點即“在一定范圍內發(fā)展外商投資經濟和港澳臺經濟,對于加強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后面用四個并列句來具體論述該“重大意義”,所以首句即為文段的中心思想,C項所述符合。A、B、D三項均為“分”部分論述的一個方面,不構成主旨,都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D
解析:
我們先要找到文段的重點句。最后一句話有指示代詞引導,為文段的重點所在。它強調的主體是“最美事件”,說明的意思是“最美事件”帶來的道德啟示,所以選擇D選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