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之片段閱讀(5.13)
片段閱讀是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見題型。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應試人員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常見的題型有:片段閱讀、文章閱讀、選詞填空等。
在江蘇公務員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在個別考點的考查上會有一些微調,例如2016年的片段閱讀只考查了主旨觀點題、細節(jié)理解題,但語句表達卻增加了對語句填充的考查;而2017年的片段閱讀則又增加了對主旨觀點題的考查力度,而且語句表達只考查語句排序。從整體來看,言語理解與表達的材料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且越來越貼近社會熱點,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言語表達能力、言語理解能力。
接下來完成1--5題!
1.雖然希臘不是歐洲足球強國,但眾所周知,希臘不乏有實力的足球俱樂部和球隊,也有不少有水平的教練和球員。希臘的足球很普及,觀眾很有激情,主力球員像電影明星和大政治家一樣是公眾崇拜的偶像。
這段話主要介紹了希臘的什么特點?
A.足球水平很高
B.足球水平在歐洲不算很高
C.足球俱樂部實力較強
D.足球很普及,很受歡迎
2.在當前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激烈競爭在所難免,但不少人因為得失心較重,做事時不惜違反公德倫理和規(guī)則秩序,最后不僅很難占到便宜,有時反而會害了自己。隨著制度越來越健全,太重得失而逾規(guī)的行為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比如,運動員們每日辛苦訓練就是為了在比賽中獲得獎牌。當他們盼望已久的比賽來臨時,有些運動員會特別緊張,甚至有意無意地去做一些違規(guī)的事情。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不能因為太重得失而做違規(guī)的事
B.健全的比賽規(guī)則有助于公平競爭
C.保持良好心態(tài)才可能取得好成績
D.運動員應該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
3.就個人和民族的作用而言,文化素質主要是通過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圍,浸潤其心靈,提升其境界;人文精神則主要是通過具體的價值意識,指導其行為,推動其前進。換言之,文化素質的作用是間接的、抽象的;人文精神的作用則比較直接、具體。因此( )。
A.文化素質實際上就是人文精神的間接的、抽象的反映
B.人文精神實際上就是文化素質的直接的、具體的體現(xiàn)
C.在大力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同時,應當高度重視人文精神的建設
D.人文精神、文化素質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4.或許,作為一個翻譯,一個以在兩種語言之間搬運信息為職業(yè)的人,最無奈的事情,不是感到不同語言之間的鴻溝無法彌合,而是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生活在單語體系中的人,看不見那條鴻溝的存在,看不見翻譯者為了溝通所做的上窮碧落下黃泉般的掙扎;蛟S有的人從未意識到,萌發(fā)于一片有限的特定土地上的語言,有時是無力為異域事物命名的。
作者意在通過這段文字強調( )。
A.不同語言之間的鴻溝無法彌合
B.不同語言有時無法一一對譯
C.人們往往無法認同翻譯的辛苦
D.翻譯工作很難得到人們認同
5.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行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每對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孩子。計劃生育有效控制了人口,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計劃生育也使得獨生子女家庭面臨更大的風險。投資者強調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獨生子女家庭卻只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因為就算有更多的籃子,雞蛋卻只有一個,無論放在哪只籃子里,摔了也就沒有了。
這段文字要說明的是( )。
A.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起始時間
B.計劃生育政策有風險
C.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D.計劃生育給獨生子女家庭帶來高風險
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與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據(jù)提問知此題屬于考查特點的細節(jié)判斷題。材料第一句用轉折詞“但”強調希臘足球俱樂部、球隊、教練和球員多,進而轉向“希臘的足球很普及,很受歡迎”,語意重點在后,故正確答案為D。
由材料“希臘不是歐洲足球強國”,可以判斷A項錯誤;材料只提到“不乏有實力俱樂部”,并不代表俱樂部整體“實力較強”,可排除C項;B項雖說法正確,但材料主要強調“足球的普及”,并非主要特點,可排除B項。
2.答案: A
解析:
本文段前兩句引出一個觀點,太重得失而逾規(guī)的行為會害了自己,從“比如”開始為舉例論證的內容,圍繞舉例論證的內容都排除,而圍繞主旨觀點的選項是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D
解析:
片段主要是闡述文化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差異,前者是間接的抽象的,后者是較直接具體的,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故選D。
4.答案: B
解析:
據(jù)提問知此題屬于隱含主旨題。
文段首先闡述了翻譯工作的無奈,接著關聯(lián)詞“不是……而是”強調了無奈在于大多數(shù)人看不見鴻溝的存在,以及譯者做出的努力。最后一句說在不同語言之間,翻譯有時無能為力,據(jù)此判斷B項“無法一一對譯”符合文意。
A項的敘述在原文“不是”后面,不屬于要強調的。C、D在文中沒有體現(xiàn),句子的意思是人們根本就意識不到所看的文字是經過翻譯掙扎而來,并非“無法認同”。
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D
解析:
據(jù)提問知此題為表面主旨題。
材料在第一句話點明計劃生育政策內容,第二句話轉折提出重點“計劃生育也使得獨生子女家庭面臨更大的風險”,下文都是對這句話的觀點進行論證, 與這一意思相符的是D項。A、C項均非重點內容,B項沒有針對性,泛化了范圍。
故正確答案為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