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每日一練(5)
2016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取消《公共基礎知識》,將公基納入行測常識判斷中考查。行測新增的常識判斷主要測查應試人員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發(fā)生的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等方面的內容。
為幫助考生積累常識判斷的知識,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為備考2016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的考生準備了常識每日一練,全面?zhèn)淇伎山Y合最新版2016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組合用書復習。
為幫助考生積累常識判斷的知識,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為備考2016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的考生準備了常識每日一練,全面?zhèn)淇伎山Y合最新版2016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組合用書復習。
1.某化工廠將廢水直接排入河道,流入張某的魚塘,造成絕大部分魚死亡。該廠承認其侵權,但不能接受張某提出的賠償數額。對此,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確的?( )
A.張某請求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為3年
B.張某可以請求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理
C.張某對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訴
D.張某必須先經過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理,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訴
2.下列行為中,不屬于無效民事行為的是( )。
A.15歲的乙與某銷售公司簽訂購買2部手機的合同
B.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甲與他人簽訂房屋購買合同
C.丙雇傭丁的商船走私品牌手機,并與丁達成利潤分成協(xié)議
D.戊通過向領導行賄的方式與某國有公司簽訂銷售合同
3.1516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出版了《烏托邦》一書,描繪了一個叫做“烏托邦”的島國,在那里,人人平等,人人參加勞動。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有一部文學作品描寫了類似情境,這部作品是( )
A.《桃花源記》
B.《禮記》
C.《大同書》
D.《世說新語》
4.早在400年前,西班牙等國商人就將中國的絲綢以及茶樹、柑橘等農作物運往拉丁美洲,又將一些農作物從拉丁美洲引入中國,形成了一條橫跨太平洋的“海上絲綢之路”。請問以下哪些農作物不是從拉丁美洲引入中國的( )
A.玉米
B.紅薯
C.花生
D.水稻
5.張大媽于某日清晨在路邊撿到一名棄嬰,帶回家中撫養(yǎng)十幾天后,將該棄嬰以8000元價格賣給鄰村劉某。張大媽的行為構成( )。
A.遺棄罪
B.詐騙罪
C.拐騙兒童罪
D.拐賣兒童罪
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D【解析】本題考查《環(huán)境保護法》。《環(huán)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造成環(huán)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guī)定行使環(huán)境監(jiān)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結合本題情況,張某可以請求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理,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B項正確,D項錯誤。同時根據第四十一條的規(guī)定可知,C項的表述正確。
《環(huán)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因環(huán)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A項正確。
本題要求選出表述錯誤的一項,故正確答案為D。
2.A【解析】A選項中乙的年齡15歲,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民事行為能力雖然受到限制,但是購買手機的活動屬于“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因此該行為是有效的,A選項正確;B選項中,該精神病人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1款的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無效,B選項錯誤;C選項和D選項中,丙與丁簽訂的合同、戊與某公司簽訂的合同均屬于“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均屬于無效的民事行為。故本題選擇A選項。
3.A【解析】《桃花源記》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文中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現實生活的不滿,A項正確!抖Y記》編纂于西漢;《大同書》是清末康有為著作;《世說新語》是由南北朝劉宋宗室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因此選A項。
4.D【解析】玉米、紅薯、花生均原產美洲,在明朝中后期傳入中國。水稻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農作物之一,在河姆渡遺址中有發(fā)現,是我國最早的長江流域原始農耕文明的代表。因此選D項。
5.D【解析】拐賣兒童罪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或者中轉兒童的行為。行為人只要明知是拐賣兒童的犯罪活動,而實施了上述六種行為中任何行為之一的,就構成拐賣兒童罪。根據此定義,題中張大媽的行為構成了拐賣兒童罪。故正確答案為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