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3)
1.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是( )。
A.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
B.私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
C.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
D.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
2.商品經濟是( )。
A.以自給自足為特征的經濟形式
B.為他人而生產的經濟形式
C.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會的經濟形式
3.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guī)律是( )。
A.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B.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改變自身的性質
C.從低級社會經濟形態(tài)發(fā)展到高級社會經濟形態(tài)
D.先進社會經濟制度取代落后社會經濟制度
4.推動社會變革最根本的動力是( )。
A.生產方式的變革
B.生產力的發(fā)展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5.如工作日為8小時,其中必要勞動時間與剩余勞動時間各4小時,采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方法各延長剩余勞動時間2小時,它們的剩余價值率分別由原來的100%變?yōu)? )。
A.150%,100%
B.150%,200%
C.100%,200%
D.150%,300%
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參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社會經濟形態(tài)是指社會經濟活動的聯(lián)系方式。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兩種基本經濟形態(tài)。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fā)達階段。
2.C【解析】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統(tǒng)一。商品經濟是與較發(fā)達的社會生產力相聯(lián)系的經濟形式。自然經濟是與較低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經濟形式,是以自給自足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形式。
3.B【解析】人類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生產關系必須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不斷改變自身的性質,這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guī)律。
4.C【解析】推動社會經濟制度變革最根本的動力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生產力是最活躍的因素,是決定生產關系變化的根本原因。
5.D【解析】若采用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必要勞動時間不變?yōu)?小時,剩余勞動時間為4+2=6(小時),則剩余價值率為6/4=150%。若采用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勞動日長度不變,必要勞動時間隨剩余勞動時間延長而相對壓縮2小時,為4-2=2(小時);剩余勞動時間為4+2=6(小時);則剩余價值率為(4+2)/(4-2)=300%。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相關文章](/images/xgwz_ico.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