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蘇公務員考試:詞語表達的難點與應用
2014年江蘇公務員考試預計在明年2月份啟動,距今還有約5個月的時間,考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備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向來是公務員考試的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考試中分量極重的一種題型,題目數(shù)量多,文字量大,干擾選項較難排除,都為考生做題帶來一定難度。要想更好的復習這一模塊,考生就要通過對各類題型進行大量練習,下面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www.5yxx.com)將為考生介紹詞語表達的難點與應用,言語理解中詞語的填空和考生對詞語的理解都直接影響考試結果,所以復習過程中對這一部分加強訓練是必須的。
一、了解詞語表達的重難點
詞語表達
詞語是言語材料中最小的意義單位,各種信息無論多么復雜,都借助詞語來表達。所以,正確理解詞語是理解語言的最基本要求。公務員考試中的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要求應試者能夠精準地理解并運用詞語。
題型介紹
公務員考試對詞語的考查有固定的內(nèi)容和題型。實詞出現(xiàn)的比重最大,成語出現(xiàn)的比重稍微小些,虛詞主要考成套成對的關聯(lián)詞,選用的一般都是常見的卻容易混淆的詞語。命題的角度主要還是近義詞的辨析、詞語的使用范圍。
考試的題型是給出句子或片段中的段落,結合語境從幾組易混淆詞中找出最貼切的一組,主要是詞語替換和選詞填空。
難點提示
解答詞語替換或選詞填空時,應試者一靠理解句義、詞義,二靠語感,三靠嘗試,在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將每個詞都放在空里嘗試一下,默念一番,看哪個更通順、更自然,如果一個詞放在空里看著別扭,讀著繞口、生硬,便不能選擇該詞。
二、絕對詞選項特點
盡管言語理解題在題型分類上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但出題者對選項設置的思路是相似的。所以了解常見的錯誤選項的特征對于我們做題是有著重要意義。根據(jù)大量真題的分析,錯誤選項有以下幾種特征。
當文段中出現(xiàn)“必然”、“一定”、“都”等有絕對選項的詞語時要注意原文中的說法,過于絕對選項一般是作為干擾項存在。這種錯誤方式一般多會存在于細節(jié)理解題中,其他題型中也會有所涉及,當文段中有絕對詞出現(xiàn)的時候,應當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下面結合2014年江蘇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中的例題來詳細說明。
【例題1】中國歷代異常發(fā)達的政治哲學和歷史哲學早就無數(shù)次告誡世人:權力的私有及其日益專橫,只能導致萬民涂炭、王朝崩潰的慘禍。但是由于所有這些深痛剖析永遠難以進入法律層面而成為制約統(tǒng)治權力的剛性力量,所以它們只能轉(zhuǎn)而定型為一種“代償”方式,即思辨、文學和倫理等領域中的深深涵詠和喟嘆。因此,在中晚唐開端的中國皇權社會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隱等人的作品為代表,不僅“詠史”之作數(shù)量日益龐大,而且諸多經(jīng)典之作極其警策,具有空前沉郁的歷史悲劇感。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 告誡世人吸取歷史興亡的深刻教訓
B. 剖析權力私有必然造成的社會危機
C. 評價李商隱等唐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成就
D. 說明詠史詩作誕生的社會政治背景
【解析】本題答案D。“因此”是表示結論,是文段的重點。因此之后的內(nèi)容是說明詠史詩的誕生,結合文段前面的內(nèi)容,可知選擇D。B項中的“必然”就是一個絕對詞選項,回到原文發(fā)現(xiàn),“權力私有”和“社會危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是干擾項,排除。
【例題2】一般而言絕對的選項大部分是不符合生活實際和現(xiàn)實情況的,尤其在細節(jié)題里面,用處更加廣泛,有些選項可知直接“秒殺”。
對這段話理解不準確的是( )。
A.做事會面臨成功與失敗
B.人們的平衡技巧存在著個性差異
C.追逐潮流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
D.無論做任何事都不能追逐潮流
【解析】只是從選項中我們就可以看到,D項中的“都”就是絕對詞,不用看文段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這個選項本身表述就有問題,問不準確的可以直接選擇D。
當做題的時候看到語句中有絕對詞選項的時候,考生要多加注意,可能是出題的陷阱,要及時的排除,為做題掃清障礙。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2014江蘇公務員考試:掌握言語理解中的兩類復句
相關文章
一、了解詞語表達的重難點
詞語表達
詞語是言語材料中最小的意義單位,各種信息無論多么復雜,都借助詞語來表達。所以,正確理解詞語是理解語言的最基本要求。公務員考試中的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要求應試者能夠精準地理解并運用詞語。
題型介紹
公務員考試對詞語的考查有固定的內(nèi)容和題型。實詞出現(xiàn)的比重最大,成語出現(xiàn)的比重稍微小些,虛詞主要考成套成對的關聯(lián)詞,選用的一般都是常見的卻容易混淆的詞語。命題的角度主要還是近義詞的辨析、詞語的使用范圍。
考試的題型是給出句子或片段中的段落,結合語境從幾組易混淆詞中找出最貼切的一組,主要是詞語替換和選詞填空。
難點提示
解答詞語替換或選詞填空時,應試者一靠理解句義、詞義,二靠語感,三靠嘗試,在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將每個詞都放在空里嘗試一下,默念一番,看哪個更通順、更自然,如果一個詞放在空里看著別扭,讀著繞口、生硬,便不能選擇該詞。
二、絕對詞選項特點
盡管言語理解題在題型分類上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但出題者對選項設置的思路是相似的。所以了解常見的錯誤選項的特征對于我們做題是有著重要意義。根據(jù)大量真題的分析,錯誤選項有以下幾種特征。
當文段中出現(xiàn)“必然”、“一定”、“都”等有絕對選項的詞語時要注意原文中的說法,過于絕對選項一般是作為干擾項存在。這種錯誤方式一般多會存在于細節(jié)理解題中,其他題型中也會有所涉及,當文段中有絕對詞出現(xiàn)的時候,應當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下面結合2014年江蘇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中的例題來詳細說明。
【例題1】中國歷代異常發(fā)達的政治哲學和歷史哲學早就無數(shù)次告誡世人:權力的私有及其日益專橫,只能導致萬民涂炭、王朝崩潰的慘禍。但是由于所有這些深痛剖析永遠難以進入法律層面而成為制約統(tǒng)治權力的剛性力量,所以它們只能轉(zhuǎn)而定型為一種“代償”方式,即思辨、文學和倫理等領域中的深深涵詠和喟嘆。因此,在中晚唐開端的中國皇權社會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隱等人的作品為代表,不僅“詠史”之作數(shù)量日益龐大,而且諸多經(jīng)典之作極其警策,具有空前沉郁的歷史悲劇感。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 告誡世人吸取歷史興亡的深刻教訓
B. 剖析權力私有必然造成的社會危機
C. 評價李商隱等唐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成就
D. 說明詠史詩作誕生的社會政治背景
【解析】本題答案D。“因此”是表示結論,是文段的重點。因此之后的內(nèi)容是說明詠史詩的誕生,結合文段前面的內(nèi)容,可知選擇D。B項中的“必然”就是一個絕對詞選項,回到原文發(fā)現(xiàn),“權力私有”和“社會危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是干擾項,排除。
【例題2】一般而言絕對的選項大部分是不符合生活實際和現(xiàn)實情況的,尤其在細節(jié)題里面,用處更加廣泛,有些選項可知直接“秒殺”。
對這段話理解不準確的是( )。
A.做事會面臨成功與失敗
B.人們的平衡技巧存在著個性差異
C.追逐潮流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
D.無論做任何事都不能追逐潮流
【解析】只是從選項中我們就可以看到,D項中的“都”就是絕對詞,不用看文段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這個選項本身表述就有問題,問不準確的可以直接選擇D。
當做題的時候看到語句中有絕對詞選項的時候,考生要多加注意,可能是出題的陷阱,要及時的排除,為做題掃清障礙。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2014江蘇公務員考試:掌握言語理解中的兩類復句
![相關文章](/images/xgwz_ico.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