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蘇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易混詞辨析
2014年江蘇公務員考試預計在明年2月份啟動,距今還有6個月的時間,隨著全社會“公考熱”的不斷升溫和命題的日趨規(guī)范,備考也對考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如何規(guī)劃好合理的復習方略并作出最有效的備考工作,應該是每一位應試者相當關心的問題。公考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有效考試,考生應該及早動手復習,建立一種長效復習機制,從而增加勝算幾率,脫穎而出。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www.5yxx.com)專家提示您務必要充分了解各個模塊的特點,對癥下藥,逐個攻克。【現(xiàn)在是2014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復習最佳時間段】
(1)法制 法治
表示要根據(jù)法律來治理國家,用“法治”;指有關的法律制度,用“法制”。如“實行法治”和“健全法制”。
(2)反映 反應
“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況(多用于對上級)。“反應”,指由外來刺激引起的自身的某種活動或回應。
(3)國事 國是
“國事”指國家大事;“國是”,指國家大計,國家的大政方針。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比如較具體的事務,不能用“國是”。
(4)功夫 工夫
“功夫”一般說的是造詣、本領,比如“這幅字功夫很深”。“工夫”也可用于前面這層含義,但也可指時間、時候。如“沒閑工夫”是指沒有閑暇時間,“我上小學那工夫”是指我上小學的時候,這時都不能寫成“功夫”。
(5)爆發(fā) 暴發(fā)
“爆發(fā)”:①指巖漿突然沖破地殼,向外迸出,如“火山爆發(fā)”等;②指通過外部沖突而發(fā)生質變像爆炸那樣突然地發(fā)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起義運動重大事變,如“爆發(fā)革命”;③指力量情緒等忽然發(fā)作,或事變突然發(fā)生,如“會場里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暴發(fā)”:①指突然發(fā)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體事物,如“山洪暴發(fā)”;②指突然發(fā)財?shù)脛,多含貶義,如“暴發(fā)戶”。
(6)啟用 起用
二者都與“用”有關,但所用的對象不同。“啟用”指開始使用某物,如“本公司公章自今年2月1日始啟用”。“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職或免職的官員,也指提拔使用新人,如“為振興本廠,廠部決定起用一批離退休老工人”。
(7)權利 權力
“權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權力、享受的利益,與“義務”相對,如“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權力”①指政治上的強制力量,如“全國人大(微博)最高權力機構”;②指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會主席的權力”。
(8)曲解 誤解
“曲解”錯誤地解釋客觀事實或別人的愿意(多指故意地)。“誤解”理解不正確或不正確的理解,完全是無意的,如“你誤解了我的意思”“消除誤解”。
(9)制服 治服
二者做動詞時,“制服”是用壓制或壓倒性的力量使之馴服。如“制服歹徒”。“治服”是指治理、整治使之為我所用或服從,現(xiàn)在多用于興修水利、改造山河等方面,如“治服江河”。
(10)融化 熔化 溶化
“融化”冰雪等變成水,也作“溶化”多用比喻,如“他心里的冰雪終于融化了”。“熔化”指固體加熱到一定程度變成液體,如“鐵加熱到1530℃以上會熔化成鐵水”。“溶化”除有“融化”意外還指固體溶解,如“食鹽在水中,很快就溶化了”。
(11)題材 體裁
“題材”指構成作品的材料,如“文學作品的題材很廣闊”。“體裁”指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如“文學作品的體裁要多樣化”。
(12)終身 終生
“終身”一生,一輩子,多就切身的事說,如“終身大事”。“終生”指一生,多就事業(yè)說,如“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
(13)崩裂 迸裂
“崩裂”指物體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如“山石崩裂”;“迸裂”指破裂,裂開而往外飛濺,如“腦漿迸裂”。
(14)病例 病歷
“病例”指某種疾病的例子,如“這種病例,我們已有成熟的醫(yī)案。”“病歷”指醫(yī)療部門記載病情、診斷和處理方法的記錄,也叫病案,如“病人出院時,不要忘記帶上病歷。”
(15)查訪 察訪
“察訪”指通過觀察和訪問進行調查,如“實地察訪”。“查訪”指調查打聽安慶,如“為了盡快破案,他化裝成一個農民到處查訪線索。”
(16)塵世 塵事
“塵世”指佛教或道教所指的現(xiàn)實世界,如“遠離塵世”。“塵事”指世俗的事,如“他整天溺于塵事,不能自拔,哪有精力為廣大群眾辦實事?”
(17)憧憬 向往
“憧憬”僅用于事物或境界較廣大、時間較長遠的對象;“向往”適用的事物或境界不如憧憬廣大和長遠,如“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不能說“那里是我‘憧憬’的地方”。
(18)處置 處治
“處置”①表示處理,如“這事務必妥善處置”。②指發(fā)落、懲治,如“我只恨沒有本領處置那該死的東西。”“處治”指處分,懲治,如“對那些民憤極大的腐敗分子要從嚴從快加以處治”。
(19)溝通 勾通
“溝通”指使兩方能通連,褒義,如“溝通感情”。“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結,貶義,如“他經(jīng)常勾通土匪來村里騷擾。”
(20)推托 推脫
二者都有推辭之意,動詞,不同的是“推托”指借故拒絕,后常帶托詞或拒絕的原因,如“她推托嗓子壞了,怎么也不肯唱”。“推脫”指推卸、推辭,使與自己無關,多指問題、義務、責任等,如“推脫責任”。
(21)屯聚 囤聚
二者都有聚集的意思,但聚集的對象不同。“屯聚”指集聚人馬等,,如“屯聚兵力”。“囤聚”指儲存聚集貨物,如“囤聚財物”。
(22)突然 忽然
都有來得迅速而出乎意料之意。“突然”更強調情況發(fā)生迅速和出人意料,是形容詞,除作狀語外,還用作謂語和補語,如“這事發(fā)生得很突然”。“忽然”語意較輕,副詞,只能作狀語,很少用在主語前,如“這時候,忽然聽得好多種鳥叫。”
(23)枉然 惘然
“枉然”指得不到任何收獲,徒然,如“李登輝鼓吹兩國論,只能是徒勞枉然”。“惘然”指失意的樣子,或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東西的樣子,如“惘然若失。”(1)抱怨 報怨
“抱”“報”兩字的區(qū)別在于,一對己一對人。“抱怨”偏指自己不滿情緒很大,描寫的是自身的心理活動,如“這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別人”;“報怨”則指向別人報仇,描寫的是針對外人的外在行為。如“這次惡性事件是由肇事者報怨引起的。”
(24)義氣 意氣
“義氣”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義氣”“義氣千秋”等。
“意氣”,指志趣、性格、氣概,如“意氣相投”“意氣風發(fā)”,也指偏激的情緒,如“意氣用事”。
(25)變換 變幻
如果變換的方式或內容很不固定,就要用后者。如“風云變幻”“變幻莫測”等中的“幻”不能寫作“換”。
(26)竄改 篡改
二者都有改動的意思,但改動的對象和動機不同。“竄改”指改動成語、文件、書籍、古書中不應該改動的部分,單指文字改動,對象多是具體的書面材料,不含貶義,如“抄寫文件要細心,不要隨意竄改”。
“篡改”指用作偽的手段別有用心地改動或曲解,把正確的東西改為不正確的東西,不限于文字的,含貶義,對象多是比較抽象的東西,如理論、政策、學說、歷史等,如“他們肆意篡改歷史”。
(27)反映 反應
“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況(多用于對上級)。“反應”,指由外來刺激引起的自身的某種活動或回應。
(29)熟悉 熟習
“熟悉”指知道得很詳細,了解得很清楚,其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熟悉群眾的情況,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熟習”指深刻而熟練地掌握,常用于技藝、學問、語言、知識等,如“要熟習其中的技藝,做一個內行”。
(30)題材 體裁
“題材”指構成作品的材料,如“文學作品的題材很廣闊”。“體裁”指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如“文學作品的體裁要多樣化”。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2014年江蘇公務員言語理解強化習題(3)
特別提醒:由于江蘇站咨詢人員比較多,編輯只會回答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還請考生諒解,如考生還是有不明之處,任何疑問可登陸群333136934咨詢,屆時會第一時間回答考生問題,考生也可第一時間了解掌握公職類考試資訊/公告等考情。
(1)法制 法治
表示要根據(jù)法律來治理國家,用“法治”;指有關的法律制度,用“法制”。如“實行法治”和“健全法制”。
(2)反映 反應
“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況(多用于對上級)。“反應”,指由外來刺激引起的自身的某種活動或回應。
(3)國事 國是
“國事”指國家大事;“國是”,指國家大計,國家的大政方針。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比如較具體的事務,不能用“國是”。
(4)功夫 工夫
“功夫”一般說的是造詣、本領,比如“這幅字功夫很深”。“工夫”也可用于前面這層含義,但也可指時間、時候。如“沒閑工夫”是指沒有閑暇時間,“我上小學那工夫”是指我上小學的時候,這時都不能寫成“功夫”。
(5)爆發(fā) 暴發(fā)
“爆發(fā)”:①指巖漿突然沖破地殼,向外迸出,如“火山爆發(fā)”等;②指通過外部沖突而發(fā)生質變像爆炸那樣突然地發(fā)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起義運動重大事變,如“爆發(fā)革命”;③指力量情緒等忽然發(fā)作,或事變突然發(fā)生,如“會場里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暴發(fā)”:①指突然發(fā)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體事物,如“山洪暴發(fā)”;②指突然發(fā)財?shù)脛,多含貶義,如“暴發(fā)戶”。
(6)啟用 起用
二者都與“用”有關,但所用的對象不同。“啟用”指開始使用某物,如“本公司公章自今年2月1日始啟用”。“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職或免職的官員,也指提拔使用新人,如“為振興本廠,廠部決定起用一批離退休老工人”。
(7)權利 權力
“權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權力、享受的利益,與“義務”相對,如“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權力”①指政治上的強制力量,如“全國人大(微博)最高權力機構”;②指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會主席的權力”。
(8)曲解 誤解
“曲解”錯誤地解釋客觀事實或別人的愿意(多指故意地)。“誤解”理解不正確或不正確的理解,完全是無意的,如“你誤解了我的意思”“消除誤解”。
(9)制服 治服
二者做動詞時,“制服”是用壓制或壓倒性的力量使之馴服。如“制服歹徒”。“治服”是指治理、整治使之為我所用或服從,現(xiàn)在多用于興修水利、改造山河等方面,如“治服江河”。
(10)融化 熔化 溶化
“融化”冰雪等變成水,也作“溶化”多用比喻,如“他心里的冰雪終于融化了”。“熔化”指固體加熱到一定程度變成液體,如“鐵加熱到1530℃以上會熔化成鐵水”。“溶化”除有“融化”意外還指固體溶解,如“食鹽在水中,很快就溶化了”。
(11)題材 體裁
“題材”指構成作品的材料,如“文學作品的題材很廣闊”。“體裁”指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如“文學作品的體裁要多樣化”。
(12)終身 終生
“終身”一生,一輩子,多就切身的事說,如“終身大事”。“終生”指一生,多就事業(yè)說,如“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
(13)崩裂 迸裂
“崩裂”指物體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如“山石崩裂”;“迸裂”指破裂,裂開而往外飛濺,如“腦漿迸裂”。
(14)病例 病歷
“病例”指某種疾病的例子,如“這種病例,我們已有成熟的醫(yī)案。”“病歷”指醫(yī)療部門記載病情、診斷和處理方法的記錄,也叫病案,如“病人出院時,不要忘記帶上病歷。”
(15)查訪 察訪
“察訪”指通過觀察和訪問進行調查,如“實地察訪”。“查訪”指調查打聽安慶,如“為了盡快破案,他化裝成一個農民到處查訪線索。”
(16)塵世 塵事
“塵世”指佛教或道教所指的現(xiàn)實世界,如“遠離塵世”。“塵事”指世俗的事,如“他整天溺于塵事,不能自拔,哪有精力為廣大群眾辦實事?”
(17)憧憬 向往
“憧憬”僅用于事物或境界較廣大、時間較長遠的對象;“向往”適用的事物或境界不如憧憬廣大和長遠,如“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不能說“那里是我‘憧憬’的地方”。
(18)處置 處治
“處置”①表示處理,如“這事務必妥善處置”。②指發(fā)落、懲治,如“我只恨沒有本領處置那該死的東西。”“處治”指處分,懲治,如“對那些民憤極大的腐敗分子要從嚴從快加以處治”。
(19)溝通 勾通
“溝通”指使兩方能通連,褒義,如“溝通感情”。“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結,貶義,如“他經(jīng)常勾通土匪來村里騷擾。”
(20)推托 推脫
二者都有推辭之意,動詞,不同的是“推托”指借故拒絕,后常帶托詞或拒絕的原因,如“她推托嗓子壞了,怎么也不肯唱”。“推脫”指推卸、推辭,使與自己無關,多指問題、義務、責任等,如“推脫責任”。
(21)屯聚 囤聚
二者都有聚集的意思,但聚集的對象不同。“屯聚”指集聚人馬等,,如“屯聚兵力”。“囤聚”指儲存聚集貨物,如“囤聚財物”。
(22)突然 忽然
都有來得迅速而出乎意料之意。“突然”更強調情況發(fā)生迅速和出人意料,是形容詞,除作狀語外,還用作謂語和補語,如“這事發(fā)生得很突然”。“忽然”語意較輕,副詞,只能作狀語,很少用在主語前,如“這時候,忽然聽得好多種鳥叫。”
(23)枉然 惘然
“枉然”指得不到任何收獲,徒然,如“李登輝鼓吹兩國論,只能是徒勞枉然”。“惘然”指失意的樣子,或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東西的樣子,如“惘然若失。”(1)抱怨 報怨
“抱”“報”兩字的區(qū)別在于,一對己一對人。“抱怨”偏指自己不滿情緒很大,描寫的是自身的心理活動,如“這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別人”;“報怨”則指向別人報仇,描寫的是針對外人的外在行為。如“這次惡性事件是由肇事者報怨引起的。”
(24)義氣 意氣
“義氣”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義氣”“義氣千秋”等。
“意氣”,指志趣、性格、氣概,如“意氣相投”“意氣風發(fā)”,也指偏激的情緒,如“意氣用事”。
(25)變換 變幻
如果變換的方式或內容很不固定,就要用后者。如“風云變幻”“變幻莫測”等中的“幻”不能寫作“換”。
(26)竄改 篡改
二者都有改動的意思,但改動的對象和動機不同。“竄改”指改動成語、文件、書籍、古書中不應該改動的部分,單指文字改動,對象多是具體的書面材料,不含貶義,如“抄寫文件要細心,不要隨意竄改”。
“篡改”指用作偽的手段別有用心地改動或曲解,把正確的東西改為不正確的東西,不限于文字的,含貶義,對象多是比較抽象的東西,如理論、政策、學說、歷史等,如“他們肆意篡改歷史”。
(27)反映 反應
“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況(多用于對上級)。“反應”,指由外來刺激引起的自身的某種活動或回應。
(29)熟悉 熟習
“熟悉”指知道得很詳細,了解得很清楚,其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熟悉群眾的情況,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熟習”指深刻而熟練地掌握,常用于技藝、學問、語言、知識等,如“要熟習其中的技藝,做一個內行”。
(30)題材 體裁
“題材”指構成作品的材料,如“文學作品的題材很廣闊”。“體裁”指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如“文學作品的體裁要多樣化”。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2014年江蘇公務員言語理解強化習題(3)
特別提醒:由于江蘇站咨詢人員比較多,編輯只會回答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還請考生諒解,如考生還是有不明之處,任何疑問可登陸群333136934咨詢,屆時會第一時間回答考生問題,考生也可第一時間了解掌握公職類考試資訊/公告等考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