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篇章閱讀模擬練習(19)
篇章閱讀是江蘇省公務員考試中較老的題型,它的主要形式是給出一篇400~600字的文章,這些文章以科技說明類和社會科技類為主,一般不會出現(xiàn)純文學類的文章。篇章閱讀在江蘇省公務員考試中所占的比重不小,一個篇章后面給出五道問題,要求應試者根據(jù)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可能是關于文章大意的解讀。這一題型的難點在于閱讀量較大,需要應試者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提高閱讀速度。對此,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http://www.5yxx.com/)特發(fā)布一系列篇章閱讀練習題供考生演練,備考2013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的考生可參考江蘇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來做好提前復習準備。
相關文章
根據(jù)下文回答1-5題:
成語是常用的固定詞組,在漢語中多數(shù)由四個字組成。
“四字格”是漢語成語的常見形式,也是漢語使用者最喜歡的形式之一。呂叔湘先生曾這樣指出:“四音節(jié)好像一直都是漢語使用者非常愛好的語音段落,最早的詩集《詩經》里的詩以四音為主。啟蒙課本的《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龍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臺樓閣常有四言的橫額。流傳最廣的成語也是四言為多。”為什么“四字格”成語備受使用者喜愛呢?其中有諸多原因。
首先,因為它是最具有漢語文化特點的莊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漢語文化中“以偶為佳”、“以四言為正”的審美要求。“以偶為佳”是古人崇尚對偶的美學觀,本質上也是認識世界的哲學觀。古人對客觀美的認識,就是成雙成對的:“天”和“地”,“方”和“圓”,“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學藝術上,對聯(lián)要求上下兩聯(lián)字數(shù)、結構相同,平仄相對;詩歌講究對仗,尤其是律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一定要用對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視四言,是因為“四言”是唯一的字數(shù)較少卻既能一次四分又能兩次偶分的一種形式,最能體現(xiàn)“以偶為佳”的要求。從語言內部考察,“四字格”結構靈活多變,它幾乎能配置任何一種語法關系,滿足結構變化的需要。再從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間,體現(xiàn)出漢語聲調特有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由此可見,漢語成語在形式上選擇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漢語文化的土壤中。從現(xiàn)代心理特點來分析,它能提高記憶的效率?梢,“四字格”作為漢語文化特有的一種“經典”形式,確有它的精妙之處。
其次,從內容上看,成語也是漢族語言文化的精華所在。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這些成語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閃動著智慧的火花。出自神話傳說的成語如點石成金、南柯一夢等,這些成語往往反映某種精神或說明某個道理,使人們受到鼓舞或得到啟示。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如一鼓作氣、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有些是歷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則是歷史人物的言行。還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語,大多來自古代的作品,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這些名篇,也是我們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品”。由這些“珍品”錘煉出的成語,往往是作品的精華所在。如儒家經典《論語》一書產生的成語,收在《成語探源辭典》中的有166條。這些成語,有的就是《論語》中的原文,如哀而不傷;有的則把較長句子[],變成四音節(jié)成語,如患得患失;還有的是把出處不同,而意思相關的雙音節(jié)詞合在一起,構成四音節(jié)成語,如屏氣凝神。還有一些其他方法,但無論是用哪種方法,其結果都保留了原文中的精華部分。
1.古人格外重視“四字格”成語的主要原因是( )。
A.體現(xiàn)“以偶為佳”的要求,結構靈活多變,音律和諧,便于記憶
B.最具有漢語的莊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漢語“以偶為佳”、“以四言為正”的審美要求
C.因為“四言”是唯一字數(shù)較少卻既能一次四分又能兩次偶分的一種形式
D.“四字格”的根深深扎在漢語文化的土壤中
2.下列成語的來源可分為四類:有的出自寓言故事,有的出自神話傳說,有的出自歷史故事,有的出自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
、倜皂槩陂_天辟地③圖窮匕見④鉤心斗角
、莓嬌咛碜恽蘧l(wèi)填海⑦黔驢技窮⑧臥薪嘗膽
其中出自神話傳說的成語是( )。
A.①④ B.②⑥ C.③⑧ D.⑤⑦
3.文中[]應填入的詞語是( )。
A.掐頭去尾 B.精簡壓縮
C.去糟存精 D.斷章取義
4.根據(jù)本文信息,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相對于內容而言,“四字格”往往更講究聲調的平仄協(xié)調
B.成語即四音節(jié)的具有深刻意義的固定詞組
C.“四字格”表義的高度概括性是其最大的特點
D.“四字格”成語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均體現(xiàn)了漢語的精妙
5.下列選項對于文章主旨概括正確的是( )。
A.“四字格”成語備受歡迎 B.成語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C.成語是漢語文化的精華所在 D.成語深深扎根在漢語文化的土壤中
【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參考答案與解析】
1.A【解析】本文從兩個角度論述了古人格外重視“四字格”成語的原因,首先是形式方面,其次是內容方面。本題的題目要求為“主要原因”,恰好與原文第一段中“首先”對應,因此答案必然為第一段。A項表述宏觀概括,從幾個層次體現(xiàn)出其主要原因,即“審美要求”、“語言內部結構”、“音律”、“心理特點”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因此正確。B項只提到了其中的一個方面。C項是對B項進一步的解釋說明,因此也不是主要原因。D項為結論型表述,并非原因。
2.B【解析】該題考查的是考生的文學常識。“名正言順”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開天辟地”來源于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圖窮匕見”源自戰(zhàn)國時期荊軻刺秦王的歷史故事;“鉤心斗角”源自杜牧名篇《阿房宮賦》:“……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畫蛇添足”源自寓言故事;“精衛(wèi)填海”源自神話故事;“黔驢技窮”源自寓言故事;“臥薪嘗膽”源自春秋時期勾踐滅吳的歷史故事。所以選B。
3.B【解析】根據(jù)感情色彩和詞義的準確性即可得出正確答案。原文中提到把較長的句子如何,必然是縮短,而且沒有任何貶義的感情色彩,應該完全是中性化的表述,恰好與B項“精簡壓縮”最為吻合。此外的A項、C項和D項無論從感情色彩還是成語的具體含義角度講都不如B項準確。
4.D【解析】該文主要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解釋為何成語深受歡迎,因為它均體現(xiàn)了漢語的精妙所在,因此D項表述正確。A項錯誤,根據(jù)文章判斷“四字格”成語內容和聲調是并重的;B項錯誤,對成語的定義并不準確,沒有區(qū)分出成語與其他四音節(jié)語音段落的差別,另外成語也并不完全是四音節(jié)的,文中用“流傳最廣的成語也是四言為多”一句來表達這一層意思;C項錯誤,文中沒有體現(xiàn)出表義的概括性是“四字格”的最大特點。
5.A【解析】根據(jù)原文的結構可以判斷都是圍繞“成語為何深受歡迎”這一問題進行論述的,B項C項D項均是A項的原因。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篇章閱讀模擬練習(18)![相關文章](/images/xgwz_ico.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