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復習之公共政策四
6.公共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公共政策在整個行政管理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①公共政策貫穿于行政管理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
②公共政策是從行政管理目標到結果的橋梁。
、酃舱呤切姓芾砘顒拥氖滓h(huán)節(jié)。
、芄舱呤乾F代行政管理保持生機和活力的關鍵。
7.公共政策的制定、執(zhí)行與評估
目標和方案是公共政策制定所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要素。能否保證政策目標的有效性取決于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政策目標的設計正確;二是不同的參與者對政策目標達成共識。為保證政策目標的正確,政策目標必須明確具體;政策目標必須有效協調;政策目標與手段必須統一。擬定方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包括:設想、分析、初選、評定、淘汰等。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包括:特爾菲法、決策樹法、靈敏度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采用的技術主要是預測技術。
公共政策執(zhí)行是指把政策內容付諸實施的過程。政策對象對政策執(zhí)行的接受行為,可分為三個層次:服從、認同與內化。服從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層次;認同是接受政策反應的中間層次;內化是接受政策的最高層次,它表現為對政策內容及其意義有準確而深刻的理解,并內化為自覺行動。組織者對政策執(zhí)行過程應加以控制。這種控制表現為一是政策執(zhí)行中的協調。在政策執(zhí)行中采取各種方法調節(jié)各項執(zhí)行活動,解決或消除各種矛盾與沖突,引導行政機構和受眾互相配合協作。二是政策執(zhí)行中的方案調整。它既包括對原方案與實際問題之間產生的偏差的調整,也包括采用各種限制措施糾正偏離目標的行為。
公共政策評估的用途:檢驗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徑;決定政策去向的依據;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資源的認識基礎;進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策評估的類型:正式評估和非正式評估;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事前評估、執(zhí)行評估和事后評估。
8.行政決策的程序與體制
行政決策程序是指決策過程中的邏輯順序、基本步驟。建立健全民主決策的程序和制度,對實現行政決策的科學化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十年來,不少學者對決策程序作了大量的研究,對決策程序的劃分繁簡不一,例如,赫伯特?A.西蒙認為,決策過程包括“情報活動”、“設計活動”、“抉擇活動”、“審查活動”四個階段;哈羅德?孔茨認為,在目標已定的情況下,決策過程包括“擬定抉擇方案”、“評價抉擇方案”、“選取抉擇方案”三個階段;國內許多學者也對此提出各種不同的概括。我們認為,行政決策是一種行為過程,由一整套程序所構成。決策程序可概括為如下四個階段:
①發(fā)現問題,確定目標。
、跀M制方案,論證篩選。
③評估選優(yōu)決斷方案。
④實施反饋,修正完善。
行政決策體制是指行政決策的機構和人員所形成的組織體系及其制度,它是隨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技術諸方面條件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的,F代行政決策體制是由信息系統、咨詢系統、中樞系統、執(zhí)行系統、監(jiān)控系統五個部分組成。
行政決策信息系統是由人員、設備和程序組成的專門從事行政信息工作的綜合機構,它是行政決策體制的基礎。我國行政決策信息系統主要包括信訪局、檔案館、統計局等。
行政決策咨詢系統是以各類專家為主體,以專門知識和技術為決策中樞系統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協助決策中樞系統進行有效決策的組織形式。凡舉大事者,必有同謀;凡成大事者,必有善謀。目前,各級政府設立的政策研究室,國務院和各省政府建立的經濟、科技研究中心等皆屬此類系統。其作用在于協助決策者發(fā)現問題,確定決策目標;為決策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途徑和方法,糾正決策者決策行為的偏差。
行政決策中樞系統是行政決策體制的核心,它由擁有行政決策權的領導機構及其人員組成。決策過程中,中樞系統具有最高的權力,負有全面責任,它確定決策問題與決策目標,評估選擇決策方案,監(jiān)督決策實施,并修正、完善決策。
行政決策執(zhí)行系統是指按照行政決策中樞系統的指令負責指揮實施決策方案的職能機構。“良法美策貴在能行”。行政決策執(zhí)行系統的任務在于建立科學的組織結構,合理配置人、財、物,周密籌劃,積極協調以實現決策目標。
行政決策監(jiān)控系統是對行政決策的制定和實施依法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的組織機構的總稱,包含內部的監(jiān)控體系和外部的監(jiān)控體系。
相關文章
相關問題
公共政策在整個行政管理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①公共政策貫穿于行政管理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
②公共政策是從行政管理目標到結果的橋梁。
、酃舱呤切姓芾砘顒拥氖滓h(huán)節(jié)。
、芄舱呤乾F代行政管理保持生機和活力的關鍵。
7.公共政策的制定、執(zhí)行與評估
目標和方案是公共政策制定所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要素。能否保證政策目標的有效性取決于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政策目標的設計正確;二是不同的參與者對政策目標達成共識。為保證政策目標的正確,政策目標必須明確具體;政策目標必須有效協調;政策目標與手段必須統一。擬定方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包括:設想、分析、初選、評定、淘汰等。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包括:特爾菲法、決策樹法、靈敏度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采用的技術主要是預測技術。
公共政策執(zhí)行是指把政策內容付諸實施的過程。政策對象對政策執(zhí)行的接受行為,可分為三個層次:服從、認同與內化。服從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層次;認同是接受政策反應的中間層次;內化是接受政策的最高層次,它表現為對政策內容及其意義有準確而深刻的理解,并內化為自覺行動。組織者對政策執(zhí)行過程應加以控制。這種控制表現為一是政策執(zhí)行中的協調。在政策執(zhí)行中采取各種方法調節(jié)各項執(zhí)行活動,解決或消除各種矛盾與沖突,引導行政機構和受眾互相配合協作。二是政策執(zhí)行中的方案調整。它既包括對原方案與實際問題之間產生的偏差的調整,也包括采用各種限制措施糾正偏離目標的行為。
公共政策評估的用途:檢驗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徑;決定政策去向的依據;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資源的認識基礎;進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策評估的類型:正式評估和非正式評估;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事前評估、執(zhí)行評估和事后評估。
8.行政決策的程序與體制
行政決策程序是指決策過程中的邏輯順序、基本步驟。建立健全民主決策的程序和制度,對實現行政決策的科學化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十年來,不少學者對決策程序作了大量的研究,對決策程序的劃分繁簡不一,例如,赫伯特?A.西蒙認為,決策過程包括“情報活動”、“設計活動”、“抉擇活動”、“審查活動”四個階段;哈羅德?孔茨認為,在目標已定的情況下,決策過程包括“擬定抉擇方案”、“評價抉擇方案”、“選取抉擇方案”三個階段;國內許多學者也對此提出各種不同的概括。我們認為,行政決策是一種行為過程,由一整套程序所構成。決策程序可概括為如下四個階段:
①發(fā)現問題,確定目標。
、跀M制方案,論證篩選。
③評估選優(yōu)決斷方案。
④實施反饋,修正完善。
行政決策體制是指行政決策的機構和人員所形成的組織體系及其制度,它是隨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技術諸方面條件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的,F代行政決策體制是由信息系統、咨詢系統、中樞系統、執(zhí)行系統、監(jiān)控系統五個部分組成。
行政決策信息系統是由人員、設備和程序組成的專門從事行政信息工作的綜合機構,它是行政決策體制的基礎。我國行政決策信息系統主要包括信訪局、檔案館、統計局等。
行政決策咨詢系統是以各類專家為主體,以專門知識和技術為決策中樞系統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協助決策中樞系統進行有效決策的組織形式。凡舉大事者,必有同謀;凡成大事者,必有善謀。目前,各級政府設立的政策研究室,國務院和各省政府建立的經濟、科技研究中心等皆屬此類系統。其作用在于協助決策者發(fā)現問題,確定決策目標;為決策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途徑和方法,糾正決策者決策行為的偏差。
行政決策中樞系統是行政決策體制的核心,它由擁有行政決策權的領導機構及其人員組成。決策過程中,中樞系統具有最高的權力,負有全面責任,它確定決策問題與決策目標,評估選擇決策方案,監(jiān)督決策實施,并修正、完善決策。
行政決策執(zhí)行系統是指按照行政決策中樞系統的指令負責指揮實施決策方案的職能機構。“良法美策貴在能行”。行政決策執(zhí)行系統的任務在于建立科學的組織結構,合理配置人、財、物,周密籌劃,積極協調以實現決策目標。
行政決策監(jiān)控系統是對行政決策的制定和實施依法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的組織機構的總稱,包含內部的監(jiān)控體系和外部的監(jiān)控體系。
![相關文章](/images/xgwz_ico.gif)
![相關問題](/images/xgwt_ico.gif)